在线美工 新中国首次选美比赛:冠军容貌令人怦然心动,组织者后成广东省长

发布日期:2024-08-03 10:22    点击次数:157

在线美工 新中国首次选美比赛:冠军容貌令人怦然心动,组织者后成广东省长

1979年,改革开放的第一年,北京迎来了首位国际时尚达人:法国服装设计大师皮尔·卡丹。

当年皮尔·卡丹在中国还不像日后那般有名,但他别出心裁地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办了一场“服装观摩会”,也就是日后我们耳熟能详的“走秀”。

说起“走秀”,在新中国那也是破天荒第一遭,中国工人连“T型台”是什么都不知道,只见老皮带来的12名外国模特儿身穿各式各样的美丽衣裙在台上如穿梭般走来走去,令台下穿着整齐划一的蓝灰制服的观众们目不暇接,似乎连呼吸都忘了。

这是现代中国第一次和“时尚”接触,又过了2年,中国有了自己的模特队,并且开始在北京饭店登台表演。

但是“模特儿”、“走秀”和当时中国社会总体的保守氛围有些格格不入,为了避免过于招摇,上级领导对时装秀做了各种限制。

中国第一场时装秀

例如,不能叫“模特儿”,而应该改名为“时装表演演员”,走秀必须实行三不政策——不报道、不拍照、不录像。

虽然北方的时尚暂时遭到了冷冻,但在迎来改革开放第一波浪潮的广州同样涌动着现代化的春意。

1984年,才31岁的朱小丹走马上任共青团广州市委代书记,不久转正。曾经在广东乐器厂工作过7年的朱小丹,一直期望着在引领青年与时代潮流接轨方面有所创新。

这个机会很快就来了,1985年初,为了宣贯“两个文明”建设和“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广州市团委接到了组织一次全市范围文艺活动的任务。

时任广州团市委宣传部科长的沈怡和宣传干事安超很快想到了前两年来广州演出过的“夏威夷水仙花皇后访问团”和当时香港已经十分流行的选美活动。

1985年香港小姐选美比赛,周海媚音容宛在

他们把“在广州组织一次选美比赛”的想法向朱小丹做了汇报,朱小丹当即觉得可行,但很快他又想起了一件事。

就是这几年《大众电影》杂志十分流行,封面也会刊登一些女明星的照片,本来这是雅俗共赏的艺术,却引起了一些保守人士的反感。

有一位妇联干部就公开写信给《大众电影》编辑部,指责他们不尊重妇女,并说:“难道不能用女英雄代替美女吗?为什么不登卓越的工人、农民或在工作中作出特殊贡献的妇女的照片?”

有了《大众电影》的前车之鉴,朱小丹并不想过于招摇引来不必要的非议,思前想后,几个年轻人决定用旧瓶装新酒,把选美比赛包装成“首届羊城青春美大赛”。

虽然名字看起来平平无奇,但比赛项目在当时却很劲爆,除了走秀、才艺表演,甚至还照搬香港选美的套路设置了泳装秀环节。

当年,朱小丹同志也是敢想敢做的有为青年

要知道,当时的新中国不仅没有举办过选美比赛,泳装秀这么“伤风败俗”的东西更是从没有人敢想敢搞。

当然,之前没有人敢搞不代表现在没有人对这感兴趣,当团委把这个想法低调传播出去后,中国内地第一家中外合资的五星级大酒店——广州中国大酒店的领导们顿时觉得这是一次难得的宣传酒店的机会,当即表示愿意提供场地,并请来香港美容化妆发型专家到广州为决赛选手做形象包装。

场地有了,还剩下经费问题,当年广州效益最好的白云山无线电厂听说这个消息后主动联系团委,愿意赞助3万元,这在当时是一笔数目不小的款项。

比起当时相对闭塞的北方,毗邻香港的广州社会风气更加开放包容,“首届羊城青春美大赛”招人的海报一贴出,一下子就吸引了550多位俊男美女来报名。

参加初选的选手出身五花八门,既有城市工人,也有农民、学生,他们中间的很多人甚至也不了解什么是“青春美大赛”,完全是靠一腔热情前来报名。

参加初赛的天然美女

根据大赛组委会制定的评选标准,此次“青春美大赛”要选出的是内外兼修,既有形体容貌,又有才华学识的优秀青年,其中容貌这一项的权重只有15%,而知识和才艺占了大头。

1985年2月3日晚7时,预赛在广州市回民小学举行,经过初步筛选一下子淘汰了420多人,只剩下了130多名佼佼者。

9天后,初赛在广州市少年宫举行,这一轮先是面试,主要考察仪表、气质、风度、体态、表达能力以及普通话水平等,然后又是笔试。

笔试的内容包罗万象,从时事政治到历史、地理、文学,甚至还有政治经济学、数学、化学等。

笔试题目没有选择题,全是填空题,例如“最近当选的美国总统是谁”,“《王子复仇记》的作者是谁”,详情页设计其难度可见一斑。

参加笔试的各路选手

这次初试花了整整一天,引发了当时广州各大媒体的广泛关注,在广州的西方媒体和香港媒体尤其热心,他们将此次比赛视为中国将进一步扩大开放力度的信号,大加报道。

此时,这个“首届羊城青春美大赛”彻底火了,选美比赛的本质也藏不住了,消息传开之后果然让一些保守派的老人们坐不住了。

他们对此大为光火,认为这是搞“资产阶级自由化,只讲穿着打扮,不要艰苦奋斗,这是低级趣味”,并直接把告状电话打到了北京的团中央。

这让沈怡感到了巨大的压力,借着到上海出差的机会,他想方设法地联系到了一位团中央的负责同志,一番自我介绍后言辞恳切地说明了情况。

幸亏那位负责同志思想并不古板守旧,她考虑了一会,最后向沈怡表态说“要把握好方向。”

虽然磕磕绊绊,但比赛终于还是办了下去

几天后,广州团委接到了团中央的指示文件,让他们把活动办完,但是不要扩大规模,不要搞得影响过大。

3月6日元宵节晚上7点半,决赛还是在广州中国大酒店如期举行,现场来宾众多,热闹非凡,不仅有文学家、舞蹈家、画家、社会学家等大量社会名流,甚至连著名爱国港商霍英东先生都偕儿子儿媳慕名而来。

但遗憾的是,由于担心尺度过大导致不必要的麻烦,主办方考虑再三,最后还是忍痛把泳装秀这个环节给取消了。

到了决赛这个层级,入选的就已经很不一般了,当年的化妆师尊重个人特点,并没有给选手化浓妆,因此选手们争奇斗艳,自然清新,可谓是各有各的美,压根就不存在“人造美女”的科技与狠活。

比赛第一轮是配对表演集体舞环节,第二轮是自我介绍和问答环节,由选手从司仪台上的信封箱中抽出问题,交给主持人吴捷玲和李伟健轮流提问。

参加决赛的帅哥美女们

选手任小玲抽到题目:中国改革开放这么多年,广州青年的生活有什么变化?

任小玲回答:广州青年的夜生活越来越丰富。这时李伟健追问道:“什么夜生活?”这是个送命题,如果答不好很可能引发争议。

幸亏参加决赛的选手们个个都是聪明伶俐的角色,任小玲“求生欲”很强地回答道:“上夜校,去图书馆、电影院。”这番回答顿时赢得台下一片掌声。

和任小玲相比,另一位打扮得更加时尚的个体户关明珠的回答就要“耿直”一些了,当被问到“你在这里想向观众说点什么?”时,她果断说道:“我们个体户对社会的贡献希望能够得到大家和社会的承认,也希望得到国家、集体给予我们以温暖。”

关明珠的回答彰显着新时代女性的自信和勤劳、果敢精神,同样迎来台下众人纷纷鼓掌叫好。

女子组冠军谢若绮(左二)与众人合影

第三轮比赛环节是自选才艺表演,而评分也是当年开创式的电脑算分,综合各方面评分结果,时任白天鹅宾馆总台首席职员的谢若绮获得女子组冠军,退伍军人汪子健获得男子组冠军。

时年20出头的谢若绮脸若银盆,眉似皎月,风姿绰约,举止从容娴雅,唱歌一开口如莺啼呖呖,动人心魄的微笑迷倒众多观众,流利的英语更是为她加分不少。

恍惚间,仿佛《红楼梦》中的薛宝钗姑娘从书中婀娜走出,又有几分当年杨贵妃的影子,虽称不上绝色佳人,但也足以令人怦然心动。

而获得亚军的任小玲当时则是广州市文化局团委干事,她明眸皓齿,姿容端丽,笑起来眼睛弯弯好像月牙。

据说,任小玲的父亲并不支持女儿参赛,本就没有报什么期待的任小玲只好向父母承诺:“我去参加完初赛就走”,没想到却一路杀进了决赛。

谢若绮(左)、任小玲(右)和两位男选手

这场比赛在改革开放初期的广州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虽然比赛结果被低调处理,只有《羊城日报》刊发了一条简讯,但却已经向世人昭示时代浪潮不可阻挡。

时隔27年,当时敢第一个吃螃蟹的朱小丹也已成了广东省省长,虽然与后来的风云激荡相比几乎微不足道,但这段历史在他心中一定也有着特殊的位置。